血小板,是以细胞形态出现的,是最小的血液成分,也是维护人体血液调节的重要细胞。它分布于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中,是抗凝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参与着血液的凝血。
血小板的外形呈圆形,大小约为2~4 μm,表面有非常重要的粘液蛋白,其含量占微量血小板的3-4倍。粘液蛋白能够粘连于血管壁病变部位,及其他血小板细胞的表面,在受损的血管壁处发挥粘液、黏接的作用,此外,粘液蛋白还能形成非常稠密的网状结构,防止不断的血液流失。
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的主要过程有三个:一是血小板粘着,即血小板粘着于血管壁的受损部位;二是血栓形成,当血小板粘着处有足够的血小板网状结构,将窦沟受损的血管分隔开,从而阻止血液流失;三是凝血尿囊。血小板囊泡中居包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,可以使受损血管中残留的凝血因子加速凝血,使血栓形成更为牢固。
血小板是保护人体免受血液凝固和出血的危害,并有助于延长血液循环的功用。人们常常之所以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现象,是因为凝血功能出现了异常,从而产生了血液的凝固和出血的现象。血小板的变化可能和感染、贫血、肿瘤或其他疾病有关,因此应及早对症下药,及时了解自身情况,避免发展出更严重的病情。
手机:13028993697 邮箱:beiyin009@163.com
上海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东路688号6幢